在多方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的基礎上,我司野外工作人員克服臺風、高溫、暴雨等極端天氣影響,歷時10天,跨越3市,共計24個采樣點,對污損生物、魚類優勢種、水環境等內容進行現場調查監測,鏡檢樣品根據相關調查規范保存并帶至實驗室待檢。
羅田水庫—鐵崗水庫輸水隧洞工程是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(以下簡稱“羅鐵隧洞”)深圳境內兩配套項目之一,計劃于2021年開工建設,2024年與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實現同步通水。
為研究輸水隧洞潛在的生物污損風險,我司于2020年8月9日至8月15日、2020年8月19日至8月21日,先后至深圳市鐵崗水庫、羅田水庫、公明水庫、石巖水庫、西麗水庫、松子坑水庫、深圳水庫、東深供水工程東莞太園泵站取水口、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佛山鯉魚洲取水口、東江水源工程惠州廉福地取水口開展野外采樣調查。此次采樣在多方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的基礎上,我司野外工作人員克服臺風、高溫、暴雨等極端天氣影響,歷時10天,跨越3市,共計24個采樣點,對污損生物、魚類優勢種、水環境等內容進行現場調查監測,鏡檢樣品根據相關調查規范保存并帶至實驗室待檢。
通過對羅田及鐵崗水庫、2個已建工程取水口及交水水庫、1個待建工程取水口,以及各水庫向水廠供水區域的采樣和走訪調查,預測羅鐵隧洞潛在的污損生物種類,生物污損程度、對象,并針對性的提出防生物污損措施方案。此研究專題,擬為生物污損的經濟、生態化防治提供數據支撐,具有較高的實用意義,可不斷為淡水殼菜防治提供應用依據,并進一步指導材料的改性和促進防治方案優化,降低淡水殼菜及其他污損生物對輸水管道的危害。